
1、新加坡啟用基于區(qū)塊鏈的數(shù)字化可認證新冠檢測報告
俄羅斯衛(wèi)星網:
國際商會(ICC)網站發(fā)布消息稱,新加坡政府開始接受從樟宜機場入境的旅客使用手機應用ICC AOKpass出示新冠檢測陰性結果。AOKpass允許用戶上傳新冠檢測報告、黃熱病疫苗接種記錄等證明,然后生成帶有數(shù)字簽名的相應健康證。12月21日,一名新加坡公民從日本回國時,在樟宜機場的移民柜臺用AOKpass出示了自己的新冠病毒PCR檢測陰性結果。公告稱:“這是首次有一個國家的移民機構使用基于區(qū)塊鏈、可數(shù)字驗證的健康證書。”
國際商會與全球最大的醫(yī)療和安全服務公司國際救援中心(International SOS)合作,推出全新的“ICC AOKpass”移動應用程序,為用戶提供新冠肺炎個人狀態(tài)認證。該應用程序采用了前沿的區(qū)塊鏈技術,在任何時候,用戶都能完全支配自己的醫(yī)療信息,這些信息只安全、私密地存儲在他們所用的設備上。該應用程序還將適應不同公司和國家的具體需求,根據新冠肺炎血清學檢測方法和全球抗擊疫情實踐的不斷發(fā)展進行調試升級。
2、中俄美三國的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新型氫水化合物
俄羅斯衛(wèi)星網:
中國、俄羅斯和美國的科學家研究利用金剛石對頂砧高壓實驗技術,結合原位拉曼光譜實驗技術、原位X射線衍射實驗技術及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了一種新型氫水合物的形成過程以及結構性質。這項結果發(fā)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茖W家認為,新型氫水化合物可能是經濟有效保存和運輸氫的方法。若以純天然的形式存儲氫,則氫有爆炸危險?;瘜W家研究了各種氫水合物的特性并發(fā)現(xiàn),其中任何一種中每個氫分子都含有三個水分子。科學家們指出,在室溫情況下可以出現(xiàn)這樣的氫水合物結構。早前,俄羅斯科學院烏拉爾分院有機合成研究所和烏拉爾聯(lián)邦大學專家合成了基于吡唑雜環(huán)的生物活性化合物。
3、自動駕駛汽車公司Nuro獲準在美國加州無人駕駛汽車送貨服務
The Verge:
由兩名前谷歌工程師創(chuàng)立的自動駕駛汽車初創(chuàng)公司Nuro成為加州首家獲準將無人駕駛汽車投入商業(yè)運營的公司。該公司今年年初獲得了允許測試機器人送貨車的許可證,而目前該公司已可以向用戶收取服務費。
根據加州車輛管理局(DMV)簽發(fā)的許可證,目前Nuro只能在舊金山灣區(qū)的圣克拉拉縣和圣馬特奧縣經營送貨服務,這意味著硅谷的大部分地區(qū)將在其業(yè)務范圍內,但不包括舊金山或奧克蘭市。此項許可還有一些額外限制,例如自動駕駛車輛只允許在街道路面以每小時35英里的速度行駛(小型機器人送貨車限速是每小時25英里)。另外,這些車輛也只能在“良好的天氣條件下”行駛。
根據Nuro首席法律和政策官的一份中報,該公司計劃“宣布與一家老牌合作伙伴在加利福尼亞州首次進行業(yè)務部署”,很可能是一家送貨服務公司,后者可以利用Nuro公司的完全無人駕駛的普銳斯汽車提供服務。Nuro也準備稍后推出自己的第二代無人送貨車R2。
4、二氧化碳可以轉化為航空燃料?牛津大學公布最新實驗成果
Wired:
過去十幾年,航空業(yè)一直在尋找減少碳排放的方法,例如購買碳抵消額度(通過植樹項目或者風電場)來補償產生的碳排放。目前,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使用新型鐵基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航空燃料。12月22日的《自然通訊》上發(fā)表了題為“使用有機燃燒合成的鐵-錳-鉀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噴氣燃料”最新研究結果論文。
當石油或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燃燒時,它們的碳氫化合物被轉化為二氧化碳,水和能源會被釋放出來。該實驗則逆轉了這一過程。實驗使用有機燃燒法(OCM),將檸檬酸、氫氣加熱(350攝氏度,即662華氏度),然后將由鐵、錳和鉀制成的催化劑一起加入二氧化碳中反應。當二氧化碳和氫氣一起反應時,這種新催化劑能將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碳與氧分離、然后碳與氫結合形成噴射燃料的碳氫化合物。
該論文作者中包括四名中國學者。牛津大學化學系資深研究員、論文作者肖天存說:“氣候變化正在加速,我們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薄疤細淙剂系幕A設施已經存在。這個方法可以幫助緩解氣候變化,并利用當前的碳基礎設施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 肖和他的同事說,這種新方法也比現(xiàn)有的將氫和水轉化為燃料(即加氫作用)的方法要便宜,主要是因為它消耗的電更少。
5、日本追加500億日元補充預算加速6G研發(fā)
日本首相菅義偉23日前往東京都小金井市的情報通信研究機構(NICT),視察了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6G的研究情況。之后,他向媒體強調:“希望加速研發(fā),能夠應對拓展到海外?!?/p>
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6G是各國研究激烈競爭的重點領域。對此,日本2020年度第三次補充預算案中,加入了約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2億元)用于“Beyond 5G”研發(fā)項目。日本在5G領域起步較晚,希望在下一代規(guī)格上發(fā)起反攻,并且期待日本技術成為國際標準。
除了6G技術,菅義偉在視察中還確認了防范網絡攻擊和信息外泄的量子加密技術開發(fā)的進展情況,并在介紹多語種翻譯技術的區(qū)域,體驗了語音翻譯APP。
6、日本樂天進行送貨機器人公路行駛測試
日本樂天23日發(fā)布消息稱,在神奈川縣橫須賀市進行了自動送貨機器人提供快遞服務的公路測試,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推出從市內超市運送商品上門的服務,此次測試旨在檢驗安全性和是否準確送達目的地。
測試過程中,機器人上載有蔬菜和大米,通過傳感器識別車輛進行避讓,在停車讓行標志前準確停下。測試人員對機器人實施了遠程監(jiān)控,發(fā)生特殊情況時也能進行操控。
據介紹,該機器人為高和長115厘米、寬65厘米的長方體,帶有車輪。最多可搬運30公斤貨物,最高時速4公里。該機器人屬于帶發(fā)動機的自行車,配有車牌。企業(yè)進行機器人運用主要是考慮到新冠肺炎的防疫,以及應對快遞行業(yè)人手不足的問題。